一般来说,我看书都会先看一堆“不正经”的东西,例如封面的各种“封号”,背面的各种评论,包括封闭内侧的一些简短介绍,然后看前沿、序……等到差不多进入正题了,我也看累了Lol 而常常这段时间,就像刚进入试用期的新员工,并没有什么感觉,否则,我也不会在今天再次看到背面的查理·荣格的评论,还那么惊讶了Lol
对于很多优秀的书籍,都会像是品美食一般,慢慢地看,细细地品,特别是在安静的阳光下,倒一杯热饮,时不时再听着悠扬的音乐,享受这生活的闲情逸致。也许,这跟很多人带着目的性看书的方式大相径庭,果然,不同的人,做同一件事,也会截然不同。【突然发现,这么安然宅家的我,即便旅居全球了,又是在追求什么呢?也许就是天气好的时候去行街?嗯,那是个很好的出门理由。】
坦言,在看到书中的很多互惠观点和案例时,我是很困惑的,我甚至怀疑这类和我一同出生的古典著作的时代性是否合时宜,因为太多的所谓影响力技巧,对于我这个不太愿意涉世太深的人来讲,都已经早已是陈词滥调了,我曾经以为,是自己特立独行,独树一帜,跟很多书中的大众都不一样;后来,我觉得也许是中国人比外国人都要饱经风霜,从而也更聪明,所以不会被这些粗浅的伎俩迷惑。直到看完尾声,才明白,也许,是我的生活圈还不够复杂,或者我还不够“高效”,所以才会考虑得那么“周全”,而不是通过捷径来判断事物。显然作者是知道这些捷径的“古老”性的,但仍旧无法否认他们的社会有效性和作用力。
简单地梳理书中梗概:
- 互惠:至今仍在被高频使用——超市的试吃,餐厅赠送的代金券,化妆品小样……还是有很多人会碍不住面子,消费预算外的非必须品。包括聪明如我妈,也会因为保险公司不停地免费服务,而购买明知道不划算、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。只有像我这样的明(hou)智(lian)者(pi),才会坚定自己的心智,不会被心中的惭愧带偏了。
- 承诺和一致:这是第一个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地方,也是第一个写下笔记的话题——1)因为不想后悔,所以一旦做了决定,除非出现原则性错误,都会坚持到底。2)懒得再想。3)国内银行声明、学校惩罚,都让抄写,是因为国人更机智,思维更复杂,所以进化更快?4)费尽周折才获得的职业机会,会倍加珍惜,让我不得不感叹“人性本贱”。
- 社会认同:这是我最不削,却最没有办法改变我妈的一点,我妈经常去凑热闹,买自己并不需要的,或是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的东西,当然,有时候会有效,就像作者尾声中说到的,这也是她很多的成功经验积累来的,但也有不少时候,让我很无语。也许我的特立独行让我免于遭受其害,但毕竟我是个例,没太多人像我这样活得脱离社会……
- 喜好:弱者借力,强者自强,老方法愚人,新方式走心。再好的秘诀也是要与时俱进的。竞争伤感情,共同的目标才能合作共赢。销售的老师都说要让客户喜欢自己,我做到了,但可惜我仍未成功,也许,是没能将客户与自己的产品服务本身建立起喜好的联系吧。
- 权威:听老师说,这是米尔格拉姆点击案例的原始出处,我很少会服从与权威,也很清楚挑战权威的可贵,但近期风靡全球的慕思床垫那帅气的无名洋老头,却让我们着实被教育了一把——原来光是看起来像权威就足够了!而不修边幅的我,也明白了注重外表、衣着能给以貌取人的大众标榜一种怎样的身份与地位,原来我真的非常自信Lol 同时,也必须警觉,从有违自身利益来博得信任,再用对比、权威等方式牟利的,大多都是骗局。
- 稀缺:销售中,大多数人会列举能得到什么,若反过来强调会失去什么,更能戳中人性中害怕失去的特征。而对于小众市场的拓展,则可以强调自己的独家信息,得到这种从不打广告的商品服务,是自己的福气。
整本书的结构充满了正反向辩证的思路,如相似性一方面强化了人们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玩儿,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要小心相似的有目的之人;恭维一方面提醒我们要多由衷地赞美他人,而同时也能醒悟,自己完全可以自信到无所谓他人的赞美,这样即便回以谢意,也几乎可以跳脱任何由此而来的陷阱。
看完一本书的轻松和完结感,完美地为我的新年画上了句号,开启了新篇章。实现自己的承诺,不仅是自信的沉淀,也是业力的积累,由此而来的喜悦,亦是无与伦比的。
愿我们都能从这古朴的原理中,吸收其美感,汲取其力量,迎接丰盛的新年,虎虎生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