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ken image
  • PlanetEx
  • 关于旅居
  • 我们的服务
  • 我们的故事
  • 旅居福利
  • 精选好物
  • 留言咨询
  • 我们的使命
  • EN
broken image

远程办公都经历了什么

这是否将成为Z世代新宠?你来决定!

· 拼搏事业,享受旅居

偶然中发现了安居客创始人梁伟平创办的圆领平台。作为知名公司创始人,提出的核心理念与我不谋而合:“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自由工作并享受生活”。当然,我这个无名小卒,并没有通过实际的运营来获得千万投资,只能说忽然间发现一个同频的平台,既有找到大本营的兴奋,也有些看准未来发展趋势的欣慰。

追溯到远程办公的起源,可以把外派、驻场,甚至出差的人员都算在内,远离公司、办公室,就已经是远程办公的模式了,只是人们不这么称呼,只是说“到项目上去了”。唯一一个相近的称呼,是“居家办公(Home Base)”,一些初创公司,或刚进入某个市场的企业,为了节省办公成本,会允许这些打头阵的员工(通常是销售类岗位)在家完成行政工作,平常出门拜访客户,拓展市场;一些广告、创意公司,也会允许员工在办公时间在别的场所完成文案创意(例如星巴克);一些金融企业,也可以给员工放个“长假”随其意愿,到别的国度完成分配的股票、衍生品投资任务……

我有幸经历了3年的两种远程办公模式,对此也早就不陌生了。一个人在服务式办公室里,每天和千里之外的海外同事通过Skype沟通,给一堆供应商打电话,忙得昏天黑地的,却也着实充实。不需要打卡,全靠自觉,却工作地比打卡的日子更拼命。而在家办公的日子,则是把自己关在卧室里,床上架一个学生常用的小桌板,在电脑上查资料,打电话联系合作方,约到客户就立马开车去面谈……曾有不少人羡慕我的工作方式,不仅不用打卡,似乎时间还很自由,悠闲得很,也许有很多聪明的人可以做到这点,但这两份工作,都是让我心力交瘁的活儿,比当年坐办公室还紧凑,通勤的时间,都用在加班上了。有点生活和工作混淆的无边界感。

得益于疫情,越来越多的坐班工作也被迫解放,采用居家办公的方式完成,这在加速直播、视频行业的同时,也催化了远程办公的迅猛发展。也许,圆领也是借着这一波突飞猛进吧?最直接的,莫过于众所周知的Zoom了,他们的创业轨迹,也被频频搬上创业成功案例的展台。是这样的,事后诸葛亮总是能后知后觉地总结出诸多道理和“规律”,而只有具备前瞻性的人,才能走在时代前沿,并在市场成熟,为大众所认可时,名利双收。回观那些成功的公司,除了如洪水猛兽的高科技公司以外,大多还是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默默无闻地积累了。

吴晓波说,未来将发展为以人为节点的模式,几个人就可以用类似于公司的模式来运营。我深以为然,但我也相信,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就能做完所有公司的人能干的活,毕竟团队的力量才是强大的,我们也早就过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。只是说,一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,作为一个技术类专业工作者,在某个特定公司里上班的方式,会因为其专业过硬,而足以让专家得以脱离公司载体,自成一体,能在其可支配的时间内,同时为几家不同的公司,提供同类的专业服务。这有点类似于独立会计师、律师的性质。用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的话来说,就是自雇者,拥有比雇员更自由灵活的工作性质。

在当下的网络环境和热火朝天的直播、视频簇拥下,新媒体运营、代运营成了一个香饽饽,有些公司专门就做这个,有不少个人也能从中分一杯羹。虽然没有太高的门槛,但要能做得出色,仍旧是不容易的。就如同各行各业都有无数的企业,可以做得很基础,也能做到高精尖。而远程办公之所以异军突起,多少和当下的工作性质有关。试想,若干年前,要是摄影能被捧上天,那就是典型的“游民”性质了,不少人也仍然在做着,但也许是基于设施设备及经费投入较高,门槛高了,而收入来源有限,版权保护不全面,使得这股风没能把猪给吹上去。

换言之,也许并非人们在刻意追求远程办公,而是越来越多的岗位可以经由远程办公实现,而催生了这种远程的概念,才进而引起了人们对远程的向往。

回到身边的企业来看,为何要拥有一间办公室?便于管控,便于会客,便于同事间的交流,甚至有助于团队的凝聚。特别是对见面异常热衷的国人,甚至对酒桌文化情有独钟的国人,若是仅停留在虚拟的世界,总感觉脚不沾地,不踏实,似乎见了人,就能把别人给看透个七八分了。如果大家都埋头做自己的部分,公司管理者无法对所有员工的自觉性放心,客户兴许会质疑公司的规模甚至存在性,员工在需要同事帮助时,也可能会更难实现,当人性被给予过多自由的时候,甚至难免会滋生出人性的诸多弱点……这些都是几十乃至上百年来养成的习惯、观念和思维。

为自己的梦想而工作的新一代也许比坐班的伙伴们更自律,也更独立,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办公室闲聊、攀比和人际关系里,反而节省了时间,提高了效率。作为管理层也完全可以经由成果的交付状况来评估人员素质。时机的成熟,需要个人工作意识、习惯的改变,企业逐步的适应,社会氛围的渲染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。

正如诸多社会元素的发展历程一样,远程办公也必将经历萌生、发展、成熟的过程。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,也都有适宜的人群和场景。适宜者,因为热爱,就会成为先行者,进而推动该事物的成长历程。期待看到国内的远程工作群体也能快速向国外看齐,形成具有中国特色,让中国企业放心,工作者舒心的远程工作市场。

附:常见远程工作领域

  1. 摄影师
  2. 旅行家
  3. 记者
  4. 自媒体(视频制作等)
  5. 新媒体网络营销
  6. 作家
  7. IT人员
  8. 猎头
  9. ...(欢迎留言补充)

订阅
上一篇
用时间换收入,还是经历?
下一篇
做一个正向情绪的传导者
 回到主页
Cookie的使用
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、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。一旦点击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设置
全部拒绝
Cookie设置
必要的Cookies
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、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。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。
分析性Cookies
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,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
首选项Cookies
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,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。
保存